散文读后感(集合15篇)
在学习、工作或生活中,大家都看过一些经典的散文吧?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。那么问题来了,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散文呢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散文读后感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散文读后感1杨朔的散文《荔枝蜜》,读后很受启发。是啊,蜜蜂,“多可爱的小生灵啊!对人无所求,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”。这东西就是又香又甜的蜂蜜,它是蜜蜂辛勤劳作的结晶,也是奉献和“给予”的集中体现。它给我们人类以深刻的启示。
蜜蜂是渺小的,在大自然中飞来飞去,从来不被人们重视。可它却有自己的行动规律和奋斗目标。它整天忙碌着,辛勤地劳动着。哪里有花,它就出现在哪里,飞过去,又飞回来。默默地,一丝不苟地工作着,一直到死。这精神,这品格,这现象,在我们人类社会中也有着充分的体现。
你看,清洁工,为了能让人们在优美环境中生活工作,在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地打扫街道,可他们毫无怨言,他们是在“给予”啊!设计师为了让人们使用图案新颖、美观大方的日用品,为了让人们能住上称心如意的房屋,他们不惜放弃假日,潜心钻研,他们是在“给予”啊!人民教师,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,他们废寝忘食,呕心沥血,粉笔染白了头发,钢笔描粗了皱纹,他们也是在“给予”啊!这种忘我工作,默默“给予”,无私奉献的人,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太多了,多不胜举。他们都是我们的榜样,都具有蜜蜂一样的品质,要求于人的甚少,给予人的甚多!
谁说蜜蜂渺小。它的工作是可贵的,它的劳动是无价的,它的形象是美好的,它的品德是高尚的!谁说劳动者平凡?没有他们,便没有了世界,没有了生活;没有了他们,便没有了创造,没有了发展!建设四化,富强祖国,正需要这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,默默“给予”的人们。这就是小小蜜蜂“给予”的精神对我们的有益启示!
散文读后感2书语幽香
要我怎么说,我不知道,太多的语言,消失在胸口,头顶蓝天,沉默高远。有你在身边,让我觉得安详。
——题记
翻开《一世珍藏的散文130篇》,幽幽的书香沁入人心,作者华丽的笔触勾勒出丰富的情感,我为他们高歌,嗟叹,感伤……
“尽情享乐吧,我们只此一生。明天你只留下余灰,化作幽灵,一切归于乌有。”这是蒙田对生活的态度,让我们学会《尽情享受生活之乐趣》。“其他一切快乐都抵不了它的痛苦。”这是爱默生对爱的感悟,参透了爱情的三味,让我们领悟了《爱》的真谛。“只有幸运的人才被送到这条带上行走,才被指定为建筑那座联结上帝与人间的桥梁的、没有薪水的总工程师。”这是爱徒生面对困难的坦然,一条《光荣的荆棘路》……
是约翰·济慈对芳妮·布劳恩的无私而伟大的爱情感动了我?是夏多布里昂Againtosea的宣言感动了我?是马克·吐温登勃朗峰的意志感动了我?又或是我被这一篇篇饱含情感的散文感动了。
但,在那么多篇散文中,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却还是《书》。就像在《恺撒大帝和克雷奥帕特拉》中一样,萧伯纳曾说亚历山大图书馆是人类记忆的中心。我想书便是记忆,是想象力。什么是对往事的追忆?还不是一系列梦幻的总和么?追忆梦幻和回忆往事之间究竟有些什么差异呢?博尔赫斯为我们解答了,这便是书的职能。我想说,这,也是书的魅力。
博尔赫斯在文中写道“人们取来一本书,打开它,这本身就是有美学的含义。让词语躺卧在书中,让那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僵卧着又有什么意义呢?毫无意义。倘若我们不打开它,书又有什么用呢,它仅仅是一卷纸或一卷皮而已。”是啊,每本书都满载着已逝的时光的含义,我们总能从中找到幸福,获得智慧。郁闷时,书是敞开的窗户;阴霾时,书是灿烂的阳光;意冷时,书是熊熊的火焰。如果我们不打开它,那真的就毫无意义了。
散文读后感3前几天,我看了一本书,名叫《巴金散文集》。
有人说,好的散文清新得像萋萋芳草,绚丽的如同璀璨的霞光,纯真得犹如初生婴儿般的吻,深邃得仿佛韵在骨子里的事。
巴金写的《再见罢,我不幸的乡土哟!》带我进入了巴金他心灵深处的那一片深深的爱国情怀,文中开头两段:说了故土对巴金的养育之恩,故土给了巴金的扶持、给了巴金的衣食、给了巴金的苦乐、给了巴金的亲人、给了巴金的朋友、给了巴金的幸福、给了巴金知识后痛苦的源泉……写的最后一段话:再见罢,我不幸的乡土哟!我恨你,又不得不爱你。这句话巴金把他的内心世界,说的十分透澈。恨他,是因为要离开他,却不能挽留住;不得不爱他,是因为巴金对故土十分的喜爱。矛盾的心理,不得不让巴金走进痛苦的深渊。
另外,巴金写的《我的梦》带我进入他那坚持写文章的理想。巴金他也有放弃的想法:有一个心理在阻挡他前进的理想,在敲击他心中竖立的信念,在关上窗户,迎来“放弃”的客人,把“信念”赶走在门外。但是巴金从不受心中的阻拦,把那个阻挡的心理推开;把竖立的“信念”修的更加坚固;打开窗户,迎来“信念”的客人,把“放弃”赶走在门外。为了写出更好的文章,巴金放弃了常人所拥有的:光明、爱、自由、幸福,把这些美好的东西全都抛弃了。而选择了整天在书堆中,勤奋的写文章,为了写出更好的作品,不断的努力、坚持、奋斗、克服……我认为巴金他坚持写文章的想法是那么伟大!让我不得不十分敬佩巴金。
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许多这样的例子,有不计其数的人也像巴金一样,有着永远不放弃的信念,为了考上好的大学而努力学习,为了找到好的工作而努力奋斗,为了登上高峰而努力坚持,为了心中的梦想去克服困难……
我希望每个人能像巴金一样,有着永不抹灭的信念,去面对生活中困难的事情。
散文读后感4这个周末,我在家中阅读《张晓风散文集》,其中,我读到了一篇使我心灵感到震撼的文章——《包子》。
这篇文章主要讲了:张晓风的一个亲戚死了,想起以前她和她丈夫到老妇人家做客,到了中午,老妇人留人吃饭,但无奈家徒四壁,就热情的提出吃包子,但老妇人的儿子的一声恶吼“哼!包子!台湾来的人会吃你的包子?!”使老妇人很不安的让我们走了……现在老妇人已走了,怎么样挽回都是无用功了,有些事没有第二次的……
看到这儿,我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,为什么会是这样?老妇人毕竟也是好意啊!台湾来的人又怎么了?是神吗?是神也可以吃包子啊!那包子又怎么了?!包子做出来也不是给人吃的吗?好,包子做工是粗糙,可包子里也包括了老妇人深深地情谊啊!老妇人的儿子做生意,时赚时赔,但也不够他一个人用,把生他养他的母亲扔在那儿,任其自生自灭……,留老妇人一人在暴风雷电中面对孤灯,一人在宁静的夏夜受蚊虫的骚扰,一个人在黑如地窖的破屋中苟且生存,一人在寒冷的冬夜与一只小炭篮相依为命,看着邻居家晚辈大包小包的回家过年,而自己只能在黑暗中与泪水为伴,思念着远方的亲人,思念着远方不靠谱、无情无义的儿子吧……
……此处隐藏4647个字……辛女性的宣言。这是我的坚持,更是我的信念。
散文读后感12朱自清的.散文集集给我一种感觉,他在教我们一个一个人生的哲理,当然,也有写景的文章,他的散文集集洋溢着一股真挚、让人深思的感情。他的散文集构思精妙,让人很容易找到文章的中心,并了解。
文章写了很多故事,有写人的、有写季节的、有写景的、还有写游记的,其中,我最喜欢的就是《匆匆》这篇文章,虽然很短,仅有七八百字左右,但它却用很多例子来表达中心,让人一下抓住“题眼”,文章给我一种亲切感,仿佛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在与我谈话,这篇文章充满了智慧和人生的哲理:“过去的日子如轻烟,被微风吹散了,如薄雾,被初阳蒸融了。”文章虽然没提一个关于珍惜时间的字眼,但从文章里举的例子和反问质疑中,我们不难看出,朱自清爷爷在向我们说明珍惜时间这个道理,他告诉我们日子是一去不返的,新的日子一瞬间就走了,如果抓不住,像流水一样流走;抓住了,向黄金一样珍贵。可见,时间对我们来说,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,一寸光阴一寸金,寸金难买寸光阴。这个谚语也充分体现了时间是用金子买不到的,无论你多有钱,没有了时间,也会慢慢老去,那么,那些钱能干什么呢?时间是无价的,能够说,时间自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财富,它与别的东西不一样的是:只要珍惜它,多久都用不完,如果你浪费它,弹指一瞬间,它会消失的无影无踪。人生只是短短几个春秋,既然如此,我们何不好好珍惜它,难道要让时间白白的从你身边流逝吗?时间也是最公正的裁判,不一样的两个人,一个碌碌无为,到
之后什么也没留下,只留下无穷的悔恨;一个艰辛劳作,换来得是累累硕果,他们的人生闪烁着耀眼光彩。
朋友,从此刻开始,好好的珍惜时间吧!让我们一齐做时间的主人,好好的驾驭它!
散文读后感13读《请客》这篇文章后,我感触很深。
我们华人好像很喜欢自找麻烦,请客这一费事又伤神的“玩艺儿”竟然像上瘾一样。一旦成家立业,请第一次客后,余生就再也停不,凡任何大小事都得请客。不管是为还人情债,摆阔气,攀交情或纯粹为请亲朋好友来家里聚一聚,总之都是请客的理由。
请客的确很累人,我亲身经历过,每年过年时,我母亲总是为请客而头痛。第一件烦人的事是请谁。年夜饭——请的是亲戚(这是毋庸置疑的,所以也不太费神),之后的几天就烦,哪些朋友可以不请,哪些朋友一定要请。通常一定要请的客人包括那些一年内帮过我们的,或之前请过我们的人,这大概就是人情债吧……
当然真正烦人的才不止这些,请客当然是请吃饭,所以最重要的是菜谱,也就是吃什么。吃得不能太随便,不然显得太寒酸,没面子;也不能吃得太“不随便”,不然钱包就要破大洞。鸡鸭鱼肉这些一定要有,一样不能少(这些属于“基本”),素菜通常是做点缀的,根本没人要吃(这就像是额外“免费”礼品)。之后就是鲍参肚翅(这是整顿饭的“噱头”),通常每次只能有一两道,大致原因有二,首先价钱昂贵,其次家里煮出来的实在谈不上好吃。
菜单拟好后便要从各大超级市场和菜场买回来,这虽不怎么费神但很费力。
最后便看当天的临场发挥,因为许多菜平日都不常煮,味道好不好,只有上桌后,客人们都尝过后,从大家脸上的表情上知道。如果味道好,客人吃得眉开眼笑的话,“大厨”心里自然松口气;但客人如皱一皱眉头“煮饭婆”便恨不得地上有个洞可以钻进去。总算客人走,主人还有善后工作:一大堆又油又脏的碗碟要洗;一地的瓜皮纸削要清理(最惨的莫过于新年里不能扫地,一地的垃圾只能用手捡,用布抹)。有时客人“胃口不好”,吃剩的残羹剩饭便成隔天的午餐。
所以正如梁实秋先生说的“若要一天不得安,请客”。请客真的很麻烦。
散文读后感14笑,是人生最美好的乐章;笑,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;笑,一直以来是最简单而最温馨的鼓励;笑,最美,最自然美,笑,她一直在我身边陪伴我走过困难与艰辛。
《笑》这篇文章描绘了在雨后清爽、美丽的景色,在这景色中作者看到了画中的安琪儿正在向她微笑。于是,作者追到了几年前的回忆:在一条古道上,有一个孩子,他抱着花儿,赤着脚,向着“我”微微的笑;在山坡上,有位老妇人,她倚着门儿,抱着花儿,向着我微微的笑,使作者如归故乡。心中莫名有一种愉悦之情。
笑,随时人生中最平凡的东西,但有时人生中最珍贵的礼物。当作品被人家欣赏时,欣赏者露出满意的笑容,而我也会笑容满面;当我哭泣无助的时候,父母亲给我一缕温暖的安慰,我收起眼泪露出微笑展开酒窝,妈妈也嫣然一笑;当我写作业时,当灰心丧气而又坚持走过这条道路,当我走到尽头的时候,我便惊奇儿自豪的回头,自己便会露出笑容;当我助人为乐,拾金不昧时,那些受了帮助的人喜气洋洋,我也会春光满面地走回家;当我与伙伴们游玩,尽兴而归后,会兴高采烈……
我们一定要笑口常开,让生活因为我们的笑容儿更加精彩,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,更加有意思。反正呢,开心要过,不开心也要过,为什么不开开心心地过呢!人生虽然有那么多的不如意,但我们只要以一个笑脸去面对,就能跨过这道不开心的门!
笑口常开,好彩自然来!让我们开开心心,高高兴兴地过每一天,生命不容易,我们应该让生活更加美好,更加精彩,更加有意义,才不枉来人世间走这一遭!
散文读后感15作为一个散文家,张晓风的作品算不上最好,但她的作品却又有着与众不同的味道。这是我读后的感觉。
仿佛在每一篇散文里,她都有倾注自己的感情,激动、喜悦、惆怅、悲伤……她在整本书中的角色,让我觉得,不是作者,而是编剧,导演出一幕幕生活的悲喜剧。
“当你吐纳朝霞夕露之际,我在你曾仰视的霓虹中舒昂,我在你曾倚以沉思的树干内缓缓引升……”
没有人可以阻挡生活的涓涓细流,即使它微不足道,小到你用一根小指就可拦住它流动的轨道,但你依旧可以发现,几秒钟后,它就恢复了它原来的方向,原因是,它越过了你的手。
在她的作品中,我最喜爱《许士林的独白》。
还记得那开头第一句:献给那些暌违母颜比十八年更长久的天涯之人。明明是一句讽刺的话,批判了那些让母亲伤心,等待的不孝之子,却含有泪似的,颤颤地为下文感动。
“在秋后零落断雁的哀鸣里”,一袭红袍的赤子,南屏晚钟、三潭映月、曲院风荷,当他纳头而拜,来将十八年的愧疚无奈化作惊天动地的一叩首!人间永远有秦火烧不尽的诗书,法钵罩不住的柔情,百般挫折过后,踏着千百年来的思念,仍然告诉世人,茫茫的天际,夕阳的红晕,奔涌的泪水,“你”只死心塌地的眷着伞下那一刹那的温情。
一把紫竹为柄的油纸伞下,“你”毅然放下,千年修持是一张没有记忆的空白纸页,万里的风雨雷雹何尝在“你”意中,变成神仙只是“你”厌倦了人间修炼后的梦寐,而伞下人与人的聚首,却成了“你”永恒的回忆,轻吟在断桥上,让“你”驻足回首的不是西湖美景,是一个人,让“你”爱上这个缠绵人世的人……
在雷峰塔夕照的一线酡红间,是你的眷恋?还是思念?反正不会是悔恨。冷泉一径冷着,人间的辛酸已饱尝……
即使是想象,十分却有八分的真挚,何来的不感人?让人不由感叹,辛酸后的痛楚。
文档为doc格式